五金鍛打技藝的守望人
日期:2016-06-21 08:00:00   瀏覽量:7896    作者:胡才榮    來源:大足日報

    龍水小五金鍛打技藝,大足人的創造。因紅打冷錘千錘百煉享譽全國,因“機器換人”日漸式微,因人才不濟傳承與保護任重道遠……


大足“打”向全國
  打菜刀、打剪刀、打鋤頭、打火鉗、打鍋鏟……無論是日用五金、匠作工具、農林器具、炊餐用具、綜合雜件等,都離不開 一個“打”字。談及以龍水為中心小五金生產,年近八旬的鄧孝文至今記得,那時“打得很鬧熱”。
  早在一千多年前,大足人就將“打”的技藝廣泛運用于冷兵器、匠具、生活用具之中。開鑿大足石刻、“湖廣填四川”、重慶“陪都”等重大歷史事件,推進了匠作工具、日用五金、農林器具、炊餐用具、綜合雜件等繁榮昌盛,“打”的技藝也爐火純青,涌現出“唐氏制鎖”、“金忠刀業”、“鄧氏廚具”、“永紅廚具”等百年世家。
  鄧孝文自幼隨父打菜刀,一干就是50多年。像無數家庭一樣,在“父傳子、師帶徒”的方式中,將大足鍛打世代傳承,生生不息。
  大足的“打”即為“鍛打”,是將鋼鐵金屬加熱升溫1000度以上,匠人紅打冷錘,千錘百煉,使金屬材料碳化物組織更均勻,分布更細化,極大地提高了金屬材料熱處理后的綜合機械性能,主要表現為具硬度高、韌性強,具有較高的耐磨性和耐沖擊性。
  爐火熊熊叮當響,家家戶戶打鐵忙——這是改革開放后龍水小五金作坊生產的火熱場景。其鍛打,主要是觀其形,聽其聲,眼疾手準;其淬火,“火眼金睛”,恰到好處;其“熱處理”,憑經驗掌握鋼鐵“脾氣”,使之發藍防銹;其獨特魅力,具有歷史價值、科學價值、藝術價值和實用價值,為世代居家百姓所親睞。鄧孝文這樣介紹。
  進入二十一世紀初期,龍水小五金形成了200多個品種2000多個花色,從業人員逾10萬之多的產業集群,與廣東陽江、永康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全國著名小五金生產基地,先后被命名為“中國西部五金之都”、“中國鍛打刀剪中心”。
  2009年,重慶市政府將“龍水小五金鍛打技藝”載入“重慶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機器換人遭遇尷尬
  10年前,鄧孝文率3個兒子仍是在“爐火熊熊”前紅打冷錘。如今,自動控溫熱處理淬火取代了“爐火”,機器沖壓取代了“千錘百煉”,自動磨削沙帶機取代了人工磨削……
  像鄧孝文家一樣,目前龍水大小近100家涉及鍛打的日用五金生產企業,都不同程度采用了現代化設備成型、淬火、回火、校直、打磨。
  “傳統鍛打費時費力,效率低下,利潤薄,許多年輕人不愿干這行。”“鄧家刀”掌門人鄧修建說,龍水小五金傳統鍛打技藝面臨失傳。
  鄧修建介紹,如今他工廠的100余名工人中,只有20余人會傳統鍛打制刀,年齡都在40歲以上。年輕人更喜歡學習機器的操作,幾乎沒有人愿意學這辛苦的傳統技藝。
  究其原因,鄧修建分析,一是傳統藝人青黃不接。傳統鍛打工藝傳人多已離世。健在的如以生產祖傳“金忠”牌系列小刀、系列餐具而聞名的金明高、金明國、金文生三兄弟;傳統鍛打工藝傳人鄧尚吉、鄧尚倫、鄧孝文三兄弟,均年事已高,退出了傳統鍛打生產工藝行列,年輕一代大都改行機器生產;
  二是特殊工藝瀕臨失傳。在鍛打機錘化,起磨自動化、成型沖壓化的沖擊下,一些特殊的民間傳統制作工藝,諸如選材、紅爐鍛打、安鋼、淬火、冷作等瀕臨失傳;
  三是傳統制作設施日漸消亡。生產傳統小五金的風箱、鐵鉆、淬火爐等設備設施基本被現代生產設備所取代。原始手工作坊生產設備和器具日漸消失;
  四是傳統工藝無完整文獻傳承。龍水小五金歷史千年,但從目前所有的記載中,均無系統的工藝流程、配方、檢測經驗等記錄;
  五是衍生文化逐漸消失。伴隨傳統五金生產過程而衍生的民歌、民謠及民風、民俗也逐漸消失。

寥寥無幾的守望人
  業內人士介紹,大足從事傳統鍛打的藝人已寥寥無幾。龍水轄區雖有近100家日用五金企業,無一家采用傳統手工鍛打。在民間,也僅存那么幾家在苦苦地守望。
  “我家的打鐵技術是祖上傳下來的,過了我們這一代恐怕就得失傳了喲。”談及傳統鍛打,高坪鎮冒咕村村民李尚彬略顯迷茫。
  李尚彬今年44歲,17歲學習傳統鍛打,結婚后與妻子一道繼續干著自己的本行。他打制的鋤頭、菜刀、柴刀、鐮刀、鍋鏟、鏵口等日用工具聞名十里八鄉,臨近安岳、潼南的村民每逢趕場日,都紛紛來到天寶街上采購或定制“李鐵匠”的產品。
  李尚彬告訴記者,打鐵已在他家傳承了四代。天寶街上鼎盛時期打鐵鋪子達6家,因各種原因都停業轉行。哥哥李尚龍也因身體原因幾年前歇業。自己的兒子因不愿打鐵而外出打工去了。如今,剩下夫妻倆繼續在“千錘百煉”。
  在高坪青龍社區,還有劉浩東、劉文兩家打鐵鋪。記者在一個逢場日看到,選購鋤頭、柴刀、割草刀、維修鋤頭等年老的村民絡繹不絕。
  “一把鍛打鋤頭賣30-40元,維修一把幾元錢,生意雖好,但每年銷售的總量大不如從前。”劉文是來自安岳縣雙龍鎮的村民。今年43歲,他19歲就來青龍場拜師學藝,打鐵為生至今。他說,上世紀90年代一年光賣鋤頭就有400-500把,如今一年不足100把,生意不好。
  “我們這一代只能守住這攤子了,能干多久是多久。”劉浩東、劉文異口同聲說出了自己的無奈。據介紹,他們的子女無一人愿意“接班”,更沒有徒弟來拜師。
  這些山間“守望者”,不變的是技藝——紅打冷錘,千敲百擊。變的是設備——簡易沖壓代替人工成型,鼓風機替代了傳統的手拉風箱。

“非遺”傳承保護責任重
  2009年,我區重慶鄧氏廚具制造有限公司舉旗,將“龍水小五金鍛打技藝”成功申報列入“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掌門人”鄧修建被認定為唯一傳承人。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系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具有共同的認同感和歷史感,能促進文化多樣性和激發人類的創造力。國務院決定,從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的“文化遺產日”。
  近年來,重慶鄧氏廚具制造有限公司按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要求,在市、區政府支持下,自身加大投入,已將傳統鍛打灶具、風箱、鐵墩、淬火設備等制作工具和廠房等進行了有效保護,組建了“鄧修建小五金鍛打技藝首席技師工作室”和“重慶市小五金鍛打技術研發中心”。
  重慶鄧氏廚具制造有限公司堅持傳統與現代技術結合,成果迭出。《鍛打不銹鋼刀磨削工藝》、《鍛打刀自動拋光工藝》、《鍛打不銹鋼刀沙帶水磨工藝》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鍛打夾層菜刀》、《鍛打合金刀》、《鍛打鋼頭菜刀》、《鍛打復合鋼菜刀》、《鍛打鋼柄菜刀》、《鍛打刀坯用磁性自動砂帶磨削機》等7項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授權。
  鄧修建介紹,盡管如此,龍水小五金鍛打技藝越發日漸式微,逆轉步履維艱。
  《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指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保存應當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保護優先、合理利用,注重其真實性、整體性和傳承性”。
  業內人士呼吁,龍水小五金鍛打技藝要在搶救性挖掘與保護中,完善、光大,發揮其獨特的魅力,“一是政府牽頭開展小五金傳統鍛打工藝及其傳人的普查,設立保護范圍,建立數字化檔案;二是保護恢復一批小五金傳統鍛打工藝設備、設施;三是保護和培育一批代表性的小五金傳統鍛打工藝傳承人;四是在五金博物館開辟小五金鍛打技藝專門展位,加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步伐。”     文章來之大足日報  記者胡才榮文/圖
国产18禁网站在线播放亚洲成年猎奇在线观看97超碰奶水十足精品网站亚洲成av人网址亚洲欧美在线97色9欧美伴侣交换A片,偷拍自亚洲色制服图区日韩欧美性视频大片风间由美邻居巨大的小草在线播放免费观看在线a免费观看网站精品水滴360情侣偷拍网盘,女子spa养生馆偷拍胖女性屋娱乐26uuu亚洲日韩私人高二大胆露出教室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无卡顿赵茹珍影视在线东京热菊门系列,国产Av不卡一二三区嫖妓大龄熟妇完整版ckplayer播放器日本公共厕所WW一W撒尿久久影音先锋精品看片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无码,天天天狠天天碰天天爱亚洲欧洲日产国码图日本电影素人第一次中出久久天天婷婷五月俺也去中文乱码35页在线观看无码中文字幕Av免费放,在线观看sr午夜福利没码直接看一区亚欧女人在线四虎影视8848a四虎在线影视久久av精品男人的天堂樱井莉亚全集